双孢菇绿色食品生产技术


1、主辅材料的选择主要材料有麦秸和鸡粪。麦秸必须是当年出产的,新鲜无霉变,坚韧有弹性,含碳量47%左右。新鲜的鸡粪越新鲜越好。干鸡粪最好晒干,其次晒干。无论是新鲜鸡粪还是干鸡粪,都要求杂质少,不霉变。辅料包括石膏粉、过磷酸钙、尿素和石灰,这些辅料的选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。 2、堆肥配方(以100平方米计)麦秸2500kg、新鲜鸡粪3.5立方米或干鸡粪1000kg、石膏粉100kg、过磷酸钙25kg、尿素25kg、石灰50kg。 3、预湿和建桩最好的预湿时间是8月1-10日。 1.鸡粪预湿。堆前三天,干鸡粪100斤,加水110斤,堆成锥形,盖上薄膜,炖三天。 2、预湿麦秆。麦秸的预湿要控制得尽可能彻底、均匀,做到宁湿勿干。预湿法是在坑内用0.5%的石灰水浸泡,使其吸足水分,然后捞出与鸡粪混合堆成。也可以在平地预湿,即在硬化的地面上铺上麦秸,然后捞出与鸡粪混合堆成。也可在平地上预湿,即在硬化的地面上铺上40-60厘米厚的麦草,然后喷水使其充分吸水。第二天堆成一米高的堆,喷5%石灰水代替。继续喷水,使其淋湿均匀,做到宁湿不干,预湿最好直接撒上石灰粉。 3.混合材料。将预湿的小麦草和鸡粪按比例混合,越多越好。 4.建桩。施工场地必须平坦、坚固、无积水、卫生、排水畅通、水源充足、远离污染源和畜禽活动场所。施工前一天,在施工现场撒一层石灰粉或喷洒石灰水。堆砌时,将部分未浸泡的麦秆浸泡在水坑中,然后将其放在堆顶上。堆放的方向最好是南北向。堆宽2米,堆高1.8-2.0米。严禁上宽下窄或下宽上窄。桩顶做成龟形,然后盖上草苫,筑桩时均匀撒入尿素。堆好后的第二天开始测温,做好记录。当温度升至68时开始计算,3-4天后即可翻堆。下雨时顶部必须盖上薄膜,雨后立即取下。四、翻身1、第一次翻身。在此周转中,水一定要调好,含水量要达到75%左右,用手紧握堆肥,滴出10滴左右的水。翻堆前,在堆底留通风通道或垫木棍支架,以利于麦秸的通风。此外,在桩中均匀加入石膏粉。若堆成酸性,可用2-5%的石灰水调节,pH值达到8.0。桩高、宽度、形状不变,长度缩短。翻桩后,清理桩周围杂物,改善环境卫生。第二天测量并记录温度。当温度升至68时,保持2.5-3天,然后开始下一次翻动。 2.第二次翻面。在这个周转中必须调整水。含水量达到72%左右,PH值7.8左右。用手紧握培养物,滴2-3滴水。翻堆前可将堆肥喷洒在堆四周再翻堆,或将堆外的干料集中在一起喷水浸湿,放在堆的中上部。翻堆时将过磷酸放入堆内。钙添加均匀,要求桩的宽度和高度为1.8米。 3.第三次翻堆。这种周转主要是为了调整堆周围的表面水分。含水量达到70%左右,pH值达到7.5左右。在气道或支架上每隔一米竖一根木棍。当温度升至68时,应及时拔出木棒,让其通风发酵2.5-3天,即可进入后发酵。五、菇房建设与消毒1.菇房建设。菇房东西走向,内长21.6米,宽9米。前后墙高2.8米,山墙高3.8米。正对第三过道的前墙两端各有门。门宽1米,高2米。沿过道留有4个尺寸为2530cm的通风窗,分别高出地面0.5m、1.1m、1.7m、2.3m。砖用灰砂泥砌筑,接缝外抹水泥,内面先抹灰砂泥,再抹石灰。 靠前墙留1米宽走道,南北向床架,床架长8米,宽1.2米,南北走道宽0.7米。每张床架有5层,首层离地0.2米。 0.55米,共11个床架,12条南北走道,总养殖面积528平方米。 2、对菇房进行消毒。投喂前4天,将菇房密封,喷洒床架和墙壁内表面,然后四处点燃硫磺5kg,熏蒸1天,用500倍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覆盖内表面墙面再喷床架,喷完后在地上撒一层石灰粉。 6、菌料后发酵将发酵前的菌料趁热运入菇房,均匀放在床架上,将菇房密封,放气,用大火快速升温将物料温度调至58-60,然后用文火在58-60保温8-10小时。通风降温,降温到50-55时保持50-55,保持5天,后发酵结束。七、播种及播后管理播种最佳时间为9月5日至15日。后发酵后通风降温,使料温降至30以下,平整料面,待料温降至28以下时播种。先用0.1%的高锰酸钾水对接触细菌的工具和手进行消毒,然后将细菌制成颗粒状,在材料中混合60%的细菌,将40%的细菌散布在材料表面,然后用薄膜或报纸覆盖。播种后2-3天内,菇房要注意保暖、保湿。 3天后可适当通风,7-8天后可增加通风。如果贴有薄膜,则应每2-3天翻动一次。如果是用报纸盖的,要经常往报纸表面喷水,保持湿润。真菌发生期间要经常检查病虫害,一旦发生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。 8、覆土及覆后管理覆土的理想材料是泥炭土,其次是有机质含量高的粘壤土。配制泥炭土是用甲醛2斤,敌敌畏1斤,生石灰20-30斤,每平方泥炭土用沙0.1立方米。驱散药味。播种后约15-18天,当菌丝长到堆肥厚度的2/3时,大部分洒在堆肥表面的菌体开始吐黄水,菌丝变粗变白,堆肥表面形成一个整体,此时是覆土的最佳时机。覆土厚度要均匀一致,草炭土以4-4.5㎝厚为宜,黄土以2.5-3.5㎝厚为宜。覆土三天后根据菌丝生长情况开始调水,菌丝爬土快,喷水量就多;菌丝爬土慢,喷水量就少;覆土材料是草炭土,喷水次数就少,喷水量就大;如果覆土材料是黄土,就采取少喷勤喷的办法;如果气温高、湿度小、培养料偏干时就要多喷水,反之就要少喷水。总之当菌丝爬土3/4时,土的含水量要调至饱和状态,不能使水分漏入料内。此时应进行松土,松土前一天喷一遍500倍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药液,用小铁耙松动覆土层,使断裂的菌丝遍布整个覆土层,松土后要保温保湿,促进菌丝愈合。     九、秋菇管理     覆土后大约20天即可出菇,一般秋菇能出2潮。     1.水分管理。当每潮菇长到黄豆粒大小时,喷一次出菇重水,每潮菇采完后,再喷一次重水。喷水应掌握菇多时多喷,菇少时少喷;菇大时多喷,菇小时少喷;晴天多喷,阴天少喷;前期气温高时多喷,后期气温低时少喷;菌丝强时多喷,菌丝弱时少喷。喷水后要及时通风,采菇前,气温高于20℃时或寒流来时不可喷水。     2、温度及湿度调节。菇房内温度应控制在10-20℃之间,以13-18℃为宜,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%左右。前期气温高蘑菇多时,应勤向空中喷水,提高空气相对湿度;后期气温低蘑菇少时,可适当降低空气相对湿度。     3、通风,保持菇房内空气新鲜。当菇房内气温高于18℃时,应在夜间通风;菇房内温度低于14℃时,应在白天通风。通风量以蘑菇的多少、大小而增减,无风时前后窗全部打开,有风时只开背风窗。     十、冬菇管理     入冬以后,气温逐渐下降,出菇量及生长速度也明显下降,此时应控制通风次数和通风量并适当减少喷水次数和喷水量,管理措施以升温保温为主,通风要在5-6天内选择一个晴天温暖的日子,午后进行一次彻底通风,前后对流,然后再密封菇房保温,调水应根据气温及出菇情况酌情进行。一般年份,可出菇至12月底,出2潮冬菇。     十一、春菇管理     进入3月中旬,日平均气温在10℃左右,此时便可进入春菇管理,适当增加喷水次数和喷水量,提高土层含水量及空气相对湿度,喷水后应注意通风换气,因生长后期土层变酸,应定期喷几次澄清石灰水,调节土层酸碱度,其它管理措施可参照秋菇管理。一般年份可出菇至5月上旬,出2-3潮春菇。     十二、菌糠处理     出菇结束以后,培养料变为菌糠,菌糠内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及多种微量元素,但也含有多种杂菌和虫卵,必须经处理后才能用于各种农作物、果树、蔬菜和花卉的施肥。处理方法是密封菇房,用甲醛10公斤和敌敌畏2.5公斤混合在一起,煮沸熏蒸24小时,然后将菌糠运至远离菇房的地方,在阳光下暴晒或沤制后用作肥料

标签:
  • 学习菌种选育
  •  
  • 菌种选育技巧
  • 更多栏目最新
    双孢菇——麦粒培养基的配制
    双孢菇——麦粒培养基的配制
    配方及处理:麦粒100公斤,发酵后的干粪草或糠壳10-20公斤。

    推荐网购省20%-90%神器免费领!